浅析双语班学生音乐表现能力的培养

点击数:805 | 发布时间:2025-06-15 | 来源:www.evqjtq.com

    伴随新课程改革的不断推进,新疆农牧团场区域的教育教学紧跟课改节奏,不断前行。在新课标推行中,音乐教学应在教师启发和引导下,师生一同体验、创造、表现和感受音乐。要培养学生的音乐表现力,就需要充分挖掘歌曲或乐曲蕴含的情感,以情激情,以情动情,让学生尽情地用动作、语言、绘画、表演等办法创造美、表现美。但,因受语言环境、居住环境等很多原因的影响,双语班学生在音乐课堂上的音乐表现能力不如汉族班学生。怎么样培养双语班学生的音乐表现能力呢?笔者简要讲解了在双语班音乐教学中的经验。

    1、创设聆听环境,深化双语班学生的音乐感受

    每一个学生都有一双聆听音乐的耳朵,教师要结合双语班学生的年龄特征,为学生创设好的聆听环境,让学生先接触本民族步伐欢快的歌曲,借助多媒体等辅助教学设施,通过教师富有表情的演唱,感染学生,深化学生的音乐感受,从而提升学生的音乐表现能力。一般一节课下来,学生不只可以感觉到音乐的魔力,更要紧的是学生可以用自己喜欢的方法表现音乐。

    同时,常常借助课前5分钟来播放学生喜欢的音乐,可以让学生在欢快的步伐中感受和表现音乐。如在音乐课前,笔者有意识地播放一些悦耳动听的、步伐感强的歌曲,如《嘿,加油!》《我是一朵雪莲花》《洋娃娃和小熊跳舞》等,集初中生的注意力。当这类音乐响起时,学生会用自己喜欢的方法表达对音乐的感受,尽管学生的动作不是那样优美,但耳濡目染地接?|到这类熟知的音乐后,音乐的种子便埋在了学生的心里。

    2、巧用歌曲创编,培养双语班学生的创造能力

    对于低年级学生,教师可以直接依据歌词或直观的画面等方法教授歌曲。在实质的音乐课堂教学中,创编歌词是相当有困难程度的,对于低年级的双语班学生来讲更是这样。在教学中,教师可以尝试引导学生依据自己学会的汉语词语来创编歌词。比如,在学习完《小麻雀》这首歌曲时,可以引导学生用喜欢的小动物来创编歌词。同时,可以借助课本上丰富且直观的材料进行创编,激起学生的创编思维。在笔者的充分引导下,学生依据这类直观材料,从简单的创编入手,既拓宽了双语班学生的语言思路,又巩固了学生对某种步伐的学会,提升了双语班学生的音乐表现能力。

    3、巧用肢体语言,激起双语班学生探索音乐的兴趣

    双语班学生的汉语水平较低,对于歌词的理解能力较差,对歌曲旋律能基本哼唱下来,但却不可以非常不错地演唱歌词。针对这样的情况,使用适合的肢体语言辅助教学,形象直观,可以帮助双语班学生理解词义。即便在演唱中一时想不起歌词,但只须教师用肢体语言加以提醒,学生便能非常快唱出来。如在进行《其多列》这首哈尼族歌曲教学时,大部分来自牧区的学生对“砍竹筒、捡竹叶、随风吹动、随风摇”这类歌词不理解,笔者就借助肢体语言帮助学生。如此做既能集初中生的注意力,也能帮助学生理解歌曲的内涵。学生在轻松的学习环境下,充分感觉到了音乐魔力之所在。

    4、借助身边的生活物品,激起双语班学生的音乐创作能力

    小学低段的学生好奇好动,富有想象力和创造性。一支铅笔、一把尺子、一个小塑料袋、一个小铅笔盒、矿泉水瓶、空易拉罐,都能为学生提供想象、表演的天地。学生在摸摸、敲敲、打打、动动、玩玩中,通过探索这类物品发出的声音为歌曲伴奏,既展示了我们的表演才能,又提升了学生的音乐创作能力。

    奥尔夫说过:让学生自己去找,自己去创造音乐,是非常重要的。教师需要做的是引导。低段学生接触的事物较少,特别是那些源于偏远牧区的学生,有的书本上提到的乐器或者小动物是他们从来没接触过的,甚至连见都没见过,怎么样让他们模仿小动物的动作或者声音呢?刚开始,在课堂上的实践活动中,听到最多的就是学生惊惶失措的声音。改变这种近况的方案就是从生活出发,从学生实质出发,探寻本性的音乐。

    总之,音乐表现能力是由浅入深、由简单到复杂的进步过程。对于双语班学生音乐表现能力的培养,需要潜移默化地熏陶与渗透,才能使这类双语班学生在好的音乐学习环境中发现美、感受美,继而表现美。

  • THE END

    声明:本站部分内容均来自互联网,如不慎侵害的您的权益,请告知,我们将尽快删除。

专业院校

返回顶部

Copyright©2018-2024 国家人事网(https://www.zbxggc.com/)
All Rights Reserverd ICP备18037099号-1

  • 国家人事网微博

  • 国家人事网

首页

财经

建筑

医疗